本文链接:
mkfs -V -t msdos -c /dev/hda5 //format disk command:在 /dev/hda5 上建一个 msdos 的档案系统,同时检查是否有坏轨存在,并且将过程详细列出来 :
mfks -t ext3 /dev/sda6 //将sda6分区格式化为ext3格式
mkfs -t ext2 /dev/sda7//将sda7分区格式化为ext2格式
”rpm -ivh filename.rpm” //安装rpm文件
“./configure
make
make install”//安装文件夹文件
more /var/log/messages |grep -i “error” >> 1.log //显示文件messages中error(不区分大小写)并记录到1.log中
清除系统内核log记录:>/var/log/message or messages
、esc、回车选择某些选项选中或者不选中,最后保存退出的时候linux常用命令,linux内核会把新的选项(正确的参考答案)更新到.config中,此时我们可以把.config重命名为其它文件保存起来(当你执行make distclean时系统会把.config文件删除),以后我们再配置内核时就不需要再去arch/arm/configs下考取相应的文件了,省去了重新配置的麻烦,直接将保存的.config文件复制为.config即可.。iptables系统需要linux系统内核中的网络数据包过滤框架的支持,需要重新配置内核linux常用命令,选中内核中networking support → networking options →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framework,将其框架编译进linux内核,然后需要对iptables进行移植,其移植过程如下:。flash [ ] 将文件写入分区.文件必须正确的格式.分区名有但不限于system,recovery,boot,splash1,hboot,radio,userdata,cacheerase 清空一个分区.getvar 显示一个启动参数boot [ ] 将电脑上的内核下载到手机并用该内核启动系统.flash:raw boot [ ] 创建boot.img并下载到手机启动系统.devices 列出所有与电脑连接的设备.reboot 正常启动系统reboot-bootloader 启动系统到hboot-w 清空用户数据分区和缓存分区.相当于recovery中的"wipe data/factoryreset"-s 指定要操作的设备的串口号-p 指定要操作的设备的产品名.比如hero,bravo,dream...-c 用命令行替换系统的启动命令行.system:系统分区.我们刷机器一般就是刷的这个分区.userdata:数据分区.cache:缓存分区recovery:recovery分区.boot:存放内核和ramdisk的分区.hboot:这个是spl所在的分区.很重要哦.也是fastboot所在的分区.刷错就真的变砖了.splash1:这个就是开机第一屏幕了.radio:这个是基带所在的分区.。
ipmitool sel clear //清除BMC log记录:
ipmitool sel list >> bmc.log //保存bmc log到bmc.log中。
du命令查询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/文件所占的容量
df命令查看磁盘的分区和已经使用量